2025年9月24日-26日,第二十一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(CCATM’2025)暨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测定分委员会(SAC/TC183/SC5)全体会在江苏昆山隆重召开。会议围绕“AI时代的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”主题,聚焦全球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前沿进展等相关内容交流研讨。本次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、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测定分委员会(SAC/TC183/SC5)、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,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、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(钢铁行业中心、苏州区域中心)、国家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及《冶金分析》编辑部联合协办。
会议吸引了来自冶金材料研发、测试、标准化、质量评价等领域的280余位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参与。
9月25日上午,联合学术报告正式拉开大会帷幕。由中国金属学会首席工程师丁波代表指导单位为大会致辞。
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、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主任杨植岗做了题为“材料全产业链全域合格评定技术体系发展”的主旨报告,分析国内合格评定体系现状及未来趋势,聚焦材料全产业链全域合格评定体系发展,阐述全域合格评定支撑材料研发新范式。
华东理工大学贾云飞教授以“金属材料异质界面主导的强韧性及疲劳性能分析”为题,深入解析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机制。
苏州国家实验室吴昊研究员聚焦“金属材料微结构的多源表征技术”,分享多源表征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创新应用。
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副主任金莹、复旦大学杨振国教授则分别从“金属腐蚀多尺度评价”“失效分析学科进展与典型案例”切入,为产业实践中的材料安全与故障解决提供技术参考。
下午会议设置化学分析、金属物理测试、材料力学表征三个分会场,近40位行业专家围绕细分领域技术难点与创新成果展开深度研讨,覆盖从实验室测试到工业应用的全链条需求。各分会场报告结束后,现场为12篇优秀论文颁发证书,表彰其在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领域的学术创新价值。